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叶不落何以知秋来
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反映的是对细节的苛刻,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一个人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正反映出他的工作风格与生活状态。
有人说,意识到自己凌乱的生活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意味着不论何时都可以从头开始,甚至有段子说,床吧,收拾的太整齐总是有种安度晚年的意思,还是乱一些,显得有朝气。实际上,一个混乱房间,一张混乱的办公桌,一堆杂乱无章的文件纸张,都会让你的心情愈加烦躁,思路茫然无序,效率大打折扣,因为你本身的目标就不清晰。而干净清洁、窗明几净的房间、井井有条、错落有致的办公桌会让人安心,内心平静,由内而外自发产生出一种掌握自己生活与工作的感觉,从而让自己有能力选择更好的人生。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破窗效应”。是指一座房子的窗户如果破了没人修,那么不久之后,其他的窗户也会被打破;一面光洁的墙面被喷了涂鸦,如果没有人及时清理或制止,那么墙上很快就会布满涂鸦。我们所认为毫无意义的整理房间或办公环境,其实就是那扇破掉的窗户,不及时修补,随之受影响的将不仅是那未收拾的房间或办公桌了。
《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一书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我至今难以忘怀。我们怎么过一天,就怎么过一生。你是想把一天过365遍,还是想把365天的每一天都当作全新的一天?
整理房间,打扫卫生看似举手之劳,弯腰就能做,但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不然怎么会有近藤麻理惠这种单单凭借收拾家务就登上美国《时代周刊》“2015年世界最有影响力100人”的人呢?思绪混乱的人面对杂乱无章的办公桌或房间时,不知从何下手,收拾了这里,带脏了那里,整理完后却发现一些细节又在自己无规划的粗心整理中遗忘,而头脑清晰、思维敏捷、逻辑清楚的人,将会按照房间的整理顺序,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擦到拖,从扔到摆,将房间或办公桌整理的简约而不简单,这里汇总了四步整理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收拾房间或办公室时,将物品登记在册,这样对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有一个直接的印象,自己拥有哪些,缺少哪些,不仅方便后续的查找购买,避免物品的重复购买,也能随时对自己现有生活与工作进行检阅。
二、LESS IS MORE,学会定期扔东西
定期扔东西是整理清扫的终极奥义,学会扔东西会让你的人生清爽很多,用扔东西的仪式感告别不堪一提的糜烂生活,让每一天都是崭新的。
三、三思而剁手
冲动消费致使我们购买了许多我们并不需要,毫无实际用途的商品,学会把身边所有的“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物品换成“需要、适合、舒适”的商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让自己所花费的每一分钱都是用来让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变得更加美好与高效的。
四、定点摆放
使用完后的物品一定不要轻易乱摆乱放,否则久而久之你会陷入“整理—混乱—再整理—再混乱”的死循环,物归原处,让每件物品在该呆的地方焕发它应有的作用与魅力。
每一个有事业的人都有两个家,一个是温暖的港湾,用来缓解疲惫,休养生息;一个是表现的舞台,用来鹰击长空,奋斗出彩。这两个家,我们毫不吝啬的去设计它,呵护它,赞美它,因为这两个家,代表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与工作风格,承载着我们每个人对生活与工作的所有美好设想,凌乱不堪的家与工作场所,放大了生活的琐碎与一地鸡毛,整洁有序的家于工作场所,却让我们的生活更简单,工作更高效。
今天,你整理了吗?(卢子豪)


点击排行榜
